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8:20    次浏览
7月14日,从克州到昌吉市新疆际华职业装有限公司就业的青年在工作。新疆日报讯(记者李春霞邹懿摄影报道)7月14日,在阜康伊麦香城食品有限公司,柯尔克孜族小伙子塔拉白克·阿布都穿着工装,和其他4名老乡一起和面、烤面包、做花卷……忙得不亦乐乎。来这儿工作一个多月,他们已渐渐适应了在这里的生活。为推进南北疆对口帮扶,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,今年年初,昌吉回族自治州积极对接,精准帮扶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。经过多次调研和对接洽谈,5月16日,首批10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从克州来到昌吉,被分配到当地纺织服装、食品加工以及煤化工等相关企业就业。这些跨地区转移的劳动力就业情况如何?生活是否适应?近日,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。“我要在这儿学技术”沿着阜康市向东10余公里,是九运街镇黄土梁中心村,伊麦香城食品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。厂区中央是一片菜地,菜地一侧的房子是加工生产车间,另一侧是员工宿舍、食堂、洗澡间。这就是塔拉白克工作和生活的地方。塔拉白克来自阿图什市吐古买提乡吐古买提村,只会说一些简短的普通话。刚来工厂时,他们几个相当于零基础,“我一点一点教他们,现在和面机、烤箱,他们都能自己操作了,做出来的饼子、花卷也像模像样。”伊麦香城负责人王海花说。塔拉白克一行的到来,让王海花多操了很多心。原来厂里的员工都是周边村子的,每天干完活儿就回家去,塔拉白克他们只能住厂里。为此,王海花把一间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,四张高低床,一张沙发,被褥都是新的。宿舍的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视,接着机顶盒,想看什么频道都可以搜得到。工厂旁边还有一个篮球场,没事时,塔拉白克他们经常去打篮球。和塔拉白克一起来的阿塞莆江·木合塔尔年纪最小,只有17岁。“跟我儿子一样大,”王海花说。阿塞莆江刚来时,脸上的青春痘发炎,全是青紫色。王海花听儿子说有一款香皂可以祛痘,她就专门去买了一块送给阿塞莆江。肉孜节那天,王海花专程去了趟阜康市,给塔拉白克他们5人每人买了一套新衣服,还给他们每人发了500元钱,放了假,让他们好好去过节。几个小伙子到阜康市,开开心心地玩了一天。每个月管吃管住,塔拉白克他们还可以拿到2000元工资。干够3个月,技术工涨到2500元以上。对于这份收入,塔拉白克很满意。他告诉记者:“这儿老板对我们好,工资也不少。我想在这儿学技术,回家也开个蛋糕店。”“我想在这儿长期干下去”7月14日下午,在昌吉市新疆际华七五五五职业装有限公司七车间,26岁的吾肉孜布比·托合提巴依正在熨烫服装。“她特别好学,人也踏实,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好几道工序。”车间负责人对记者说。吾肉孜布比来自阿图什市吐古买提乡依达良村,这是她第一次迈出家门到工厂工作。如今,她对工厂的工作、生活环境已经渐渐适应了。在吾肉孜布比的带领下,记者来到离车间不远的职工餐厅,几百平方米的餐厅干净整洁,“平时有套餐,也有我们喜欢吃的抓饭、拌面。”吾肉孜布比说,工厂给她发了一个饭卡,卡里每个月有360元餐费补贴,“餐厅的饭一顿才几元钱,360元够吃了。”吾肉孜布比说。吾肉孜布比住在厂员工宿舍。考虑到她们的交往需求,厂里专门把她和另外两个柯尔克孜族女孩安排在一间宿舍。原本六人间只住了她们三个,看上去很宽松。宿舍里配有卫生间,装着电热水器,“下了班可以回来洗澡,很方便。”吾肉孜布比说。与吾肉孜布比一起来的其他同乡也干得不错,小伙子吐尔逊努尔·迪坎儿在学习电剪工艺,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。哈丽布比·苏力坦在六车间给棉被包缝边,“上个月我挣了将近2000元钱。”哈丽布比说起来很高兴。哈丽布比告诉记者,车间的同事对她很好,有一位大姐阿瓦汗·斯迪克,来自喀什叶城,已经在厂里干了5年了,多时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,在厂里集资买了高层住宅。“我也要在这里像阿瓦汗大姐一样好好干,有自己的收入和自己的美好生活。”哈丽布比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。“厂里提供免费的职工宿舍,有专门的清真食堂。现在厂里有二三百名少数民族职工,我们尽量给南疆来的新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、生活环境,让他们在这里能够长期就业,稳定就业。”新疆际华七五五五职业装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周长胜说。